文丨科普10克
编辑丨科普10克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上掀起新一轮的价格战,频繁的降价行为让国产竞争对手难以招架,生存空间几乎被压榨殆尽。
(资料图)
从2013年特斯拉进入中国,当时Model S售价高达120万元人民币,被视为豪车定位,十年来,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上不断调整车型售价,仅2017年至2020年期间,平均每年调价超过10次。
从最初的超豪车,到现在22万元的Model 3,特斯拉实现了马斯克“将价格减半”的承诺。
仅今年,特斯拉已经进行了多次降价,7月底电话会议上,马斯克宣布8月再次调价,8月14日推出了8000元保险补贴,Model Y降价1.4万元,8月16日,Model S/X优惠5.4-7万元,高频率的降价幅度之大,让国内竞争对手措手不及。
这次Model S/X直接降价做法,更是引发轩然大波,曾经的中国新能源三巨头,现在售价降至40万元左右,与特斯拉22万元起步的Model 3形成巨大反差,面对生产力远超国产车企的特斯拉,它们的高价显然难以为继。
特斯拉方面称,降价是基于成本考量,上海工厂生产效率提高,将部分利润退还给消费者,但在国产车企眼中,频繁大幅降价无疑是“恶意”的价格战。
此番降价后,Model 3单月销量达到创纪录的2.1万辆,在技术优势与价格双管齐下,特斯拉已占领新能源市场主导地位,市占率不断攀升,对手们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到了临界点。
但目前来看,特斯拉对手的处境已十分困难,此后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格局,或将被完全重塑。
新能源汽车给原有的汽车行业带来颠覆性影响,使许多传统汽车品牌面临巨大冲击,在这场变革中,特斯拉作为先行者占据先机。
它通过终身免维护、OTA线上升级等创新服务,彻底颠覆传统购车模式,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
不光如此,特斯拉推出的超长续航、性能卓越的产品,为电动汽车树立起标杆形象,这使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并带来了强大的品牌效应,一旦售价与普通车型拉近距离,势必对国产车企形成强大冲击。
事实上,特斯拉的终端定价从来都不是它真正的竞争优势,其独特的直销模式和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才是支撑其利润的关键所在。
供应链一体化使其拥有更强的成本控制力,这也为频繁调价提供保障,然而,国内车企往往仍停留在传统的经销商模式上,整车利润被不同环节所“削减”。
这导致即便不断降价,也很难真正与特斯拉抗衡,想要打开局面,供应链重构可谓刻不容缓。
而面对特斯拉的价格战,这也导致了国产企业市值跌破新高。
特斯拉突如其来的大幅降价,让中国车企措手不及,股市应激反应,一夜之间1365亿市值蒸发,然而危机就是转机,中国车企如何应对降价战,打开新局面?
这波降价战,让比亚迪股价暴跌6.21%,市值蒸发达391亿元,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也纷纷下跌2-3%,即便成功转型的广汽,也难逃“水太冷”的命运。
特斯拉的突击让许多消费者直呼“真香”,Model Y长续航版降至30万,Model 3送8000元车险,种种优惠让国产车难以抗衡。
面对降价潮,中国车企该如何应对?对此,业内专家分析,中国车企要化危为机,不仅要应对眼前的价格战,更需要从长远谋划产业发展。
因此,中国车企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发挥自主创新精神,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领域都需敢于投入,以技术创新应对价格战,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就可望在安全性和续航里领先特斯拉。
同时,要加强整车与零部件的协同配套,汽车不是单一产品,需要上下游配套,中国车企可通过战略合作,实现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化,降低成本。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营销模式,中国消费者更看重产品性价比,中国车企可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差异化营销,提升用户体验。
中国车企还要谋划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充电桩等配套设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车企可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充电网络。
通过专家的建议,我们可以得知,如果中国车企想要转危为机,就必须要在技术、营销、基础设施等方面下功夫,以长远眼光应对挑战,必将开创电动车产业新局面。
那么,特斯拉时如何成为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头羊呢?
2003年,特斯拉汽车公司在美国硅谷成立,当时新能源汽车行业刚刚起步,谁也不知道它未来能走多远。
十多年后的今天,特斯拉已经成为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头羊,甚至在中国这个电动汽车大国,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特斯拉最初选择在美国发展,但CEO马斯克早有在中国立足的宏图,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汽车市场,这对一个汽车制造商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但真正让特斯拉决定进军中国的,是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这为特斯拉提供了一个黄金机遇。
然而,具体落地执行时,特斯拉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最大的障碍就是我国对进口车征收高额关税的政策。
以特斯拉Model S为例,在美国售价8万美元,运到中国后需要再加上25%的进口关税,价格直逼100万元人民币,这对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来说难以接受。
为打开中国市场,特斯拉开始与中国政府进行积极沟通,争取关税优惠,2018年,在双方努力下,中国宣布暂停对美国汽车征收额外关税,这无疑为特斯拉打开了大门。
但特斯拉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决定在中国本地生产,于是最重要的上海超级工厂应运而生,这既可以避免进口关税,也可以根据中国用户需求调整生产,比如中国用户非常注重续航里程,特斯拉就在Model 3上进行局部优化,增强了续航能力。
如今,上海工厂全年产能已经达到25万辆,基本实现了特斯拉在中国的全产业链本地化。
再加上特斯拉积极运用社交媒体进行市场营销,尤其吸引了年轻人的眼球,从官方的抖音号粉丝数量已经突破100万,就可得知,其准确的消费人群。
种种努力终于获得了丰硕的回报,2021年,特斯拉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冠军,直接打败国内多家老牌车企,这在业内可谓惊世骇俗。
特斯拉之所以能在中国迎头赶上,关键在于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对中国政策和市场的高度适应性。
在中国,没有哪家外资车企像特斯拉这样“入乡随俗”,真正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这也启发我们,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其他行业,企业要在中国立足,就必须深入了解这个市场,并不断优化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当然,特斯拉在中国的成功也离不开其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一家硅谷创业公司,技术创新是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
特斯拉推出的Model S、Model X等车型搭载了多项自主研发的前沿技术,例如缓解电池耗损的热管理系统、具备半自动驾驶功能的Autopilot驾驶辅助系统等。
这些技术为特斯拉产品带来了卓越的续航里程、智能驾驶体验,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此外,特斯拉建立了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让中国消费者感受到品牌的负责任和贴心,特斯拉在中国建立了数百个零售店、服务中心和超级充电站,实现了全国范围的服务网络覆盖。
一旦车辆出现问题,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App提交维修申请,并由特斯拉技师上门服务,保证了问题的快速响应和解决。
因此,这才给了特斯拉在中国留下了根基,那么特斯拉的这波降价,真的是恶意竞争嘛?
随着特斯拉频繁调整价格策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时间,消费者和厂商都在思考:良性竞争真的能推动市场发展吗?
事实证明,答案是肯定的,特斯拉的价格战虽对一些厂商形成冲击,但同时也激发了国产新能源车企业的活力。
比亚迪不仅没有跟进降价,反而成功实施涨价,小鹏汽车调整销售模式,提供定制与租赁选择,形成差异化竞争,这些举措获得消费者认可,销量不降反升。
背后的原因在于,消费者购车不仅看价格,更看重产品本身,特斯拉频降价格固然刺激需求,但无法改变国产车企在质量、性能、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劣势。
反过来,竞争促使这些车企不再依赖国民情怀,而是真正把消费者放在心中,不断提升品质和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频繁调价不仅对国产车企形成压力,也让不少已入手特斯拉车主感到失望。
因为购车仅数月便面临大幅降价,预期被打破,导致消费者投诉不断,这也给特斯拉本身的声誉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相比之下,国产车企则获得了更高评价,比亚迪涨价却畅销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预示着,只要真正关注消费者,坚持产品力,市场空间依然广阔,特斯拉的价格战反而可能让国产车企走上正轨,实现本源创新。
当然,特斯拉降价也带来正面效应,对广大消费者而言,购车成本降低无疑是好事,而中长期来看,价格战也会促使各企调整技术路线,实现差异化竞争,这最终将推动产业整体进步,使各车型更契合消费需求。
毋庸置疑,良性竞争对消费者最为有利,特斯拉的价格战无疑增加购买选择,各厂商也在积极应对,推出更多优质产品,定制与租赁模式也使新能源汽车更贴近大众需求。
当然,市场竞争终究是个动态过程,特斯拉频降价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厂商们也需要不断调整策略,但无论过程如何艰难,结果必将是消费者得到更优质、更实惠的产品,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也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必然方向。
特斯拉降价虽然给中国新能源车企带来一定冲击,但这也刺激着国内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谁能在新能源领域站稳脚跟,成为行业龙头,还有待市场验证,我们会继续关注特斯拉与国产车企的竞争,也期待更多优质新能源车型问世,让消费者得到更多选择。
电动汽车大势所趋,中国企业若想在本土占据主导地位,还需付出不懈努力,让我们一起期待电动汽车的春天早日到来,迎接绿色出行的美好未来。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