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带你游安徽 | 皖南深山里的一抹红色——严家古村落

时间 : 2023-07-01 11:44:48 来源 : 凤凰网

“林深境幽峥嵘色,烟流云散醉心波。”石台县牯牛降素有“绿色的自然博物院”之美誉,严家古村便坐落在其山脚下。

孟锦宇,九华山风景区导游员,曾获“安徽省优秀文明导游员”“池州市金牌导游、最美导游”称号,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走进严家古村。


(资料图)

严家古村,位于石台县城南约20公里,地处石台牯牛降山下,是一座有历史印记和红色遗韵的皖南古村。村内有保存完好的徽州民居古建筑、古磨房、古祠堂、红军标语墙、蜡烛峰、情人谷、四叠飞瀑等景观,令人印象深刻。

严家村的古建筑颇多,整体建筑设计与西递、宏村有一些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高高的马头墙、洁白的墙壁、黛色的小瓦,无不彰显着徽派建筑的风格,而建于清光绪年间的严氏宗祠则是这众多古建筑的典型代表。

严氏宗祠位于严家村,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530余平方米,是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门前高悬“严氏宗祠”匾额,前堂悬挂横匾“富春堂”。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后,严子陵为避嫌,隐居在浙江桐庐的富春山,垂钓于富春江,所以严氏后裔把严氏宗祠称作“富春堂”,以示对先祖的怀念。

古村中的严家祠堂,虽没有徽州祠堂的恢弘气势,却也精致古朴。

小村掩映在牯牛降的青山绿水中,自然风光典雅秀美。干干净净的青石小巷,串起了村中的家家户户,村前的小溪潺潺,叮叮咚咚的流淌,彷佛轻声述说着严家村的故事。

严家村规模不大,全村三十来户人家,百分之九十人家姓严,乡民们无不自豪地认为自己是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后裔。基于这样的历史底蕴,早在明末清初,村里人就追随同乡民族英雄吴次尾进行抗清活动。在顺治二年,村里阻击渡江南下清军的五十余人义军,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于村里一处名为乌鸦岭的山上。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军在这里设过兵工厂,如今,离村口不远的金竹洞内能找到锻打兵器的铁渣、铁片。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此驻扎过,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先后有数十人参加了各种抗日组织,掩护、帮助抗日部队。

往村子里面走,“红色标语墙”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北上抗日先遣队是你们年关困难的救星!”“要打破年关困难只有革命!”“消灭保甲制度,打倒国民匪党!”这些历史的印记将我们的思绪带回到八十多年前。

据考证,三条标语写于1934年冬至1935年春。当时方志敏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皖南深山腹地,途经牯牛降山脚,为了广泛宣传革命思想、扩大革命队伍,他们沿途写下了这些标语。

八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在日军加紧准备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以重兵实施第5次“围剿”时,为宣传和推动抗日民族运动,调动钳制国民党军,减轻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压力,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临危受命,他们冲破敌军围堵,一路辗转,经过石台山区。这面标语墙便见证了那段革命历史。

据村里老人回忆,标语并不是用墨汁所写,而是农民团和红军战士从河滩里捡来黑石头,锤碎、捣碾处理成细粉末,再用木桶掺水搅和,然后将箬竹叶扎成毛刷当笔书写的。

这种黑色颜料的稳定性让标语历久而不褪色,看着饱受风雨侵蚀的墙面上依旧清晰可辨的标语内容,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红军战士斗争到底的坚定信心。

走进严家村,除了能感受到前人曾经留下的精神和故事,旖旎的风光也令人赞叹不已。村口的涓涓流水,黄土小道;山里的绿意葱葱,泛黄田野;田间的劳作身影,闲聊老人,无不散发着娴静舒适的气息。

严家村全然没有旅游景区里常有的那种浮躁与喧嚣,它更像是远离尘世的一处净土,恰好从天而降,卧在这牯牛降静谧的山水之中。

严家村,这座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观的历史古村落,像一本好书,值得大家细细品读……

来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市场管理处

标签:

相关阅读

X 关闭

X 关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