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南方网讯(记者/杨智明 通讯员/成广聚)分类垃圾桶装上电子“身份证”,一旦有混装即可追溯源头;建废智能监控系统及时发现车身带泥、密闭不严、违法承运等问题……近日,记者从广州市黄埔区城管部门获悉,黄埔区智慧城管系统在一套智慧城管工作机制基础上构建了“1+N”平台,实现一张大屏监管垃圾分类、垃圾收运、“随手拍”等系统工作,并为基层打通权限,激活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让城市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搭建“1+N”平台,实现多功能监管
据介绍,“1+N”平台的“1”是1个指挥调度一体化信息平台,而“N”是N个智慧城管应用。“随手拍”系统就是这种创新治理的呈现。
“‘随手拍’系统是黄埔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开发的一款集城市管理问题发现、信息共享、协同处置、结果反馈为一体的微信移动应用,自2021年底上线以来,累计上报和处置问题超14万宗,打通了信息传递末梢,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发现和处置。”黄埔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智慧城管特别助理项彦生介绍,“随手拍”小程序能够让街道社区的基层工作人员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信息共享。
此外,通过“N”个智慧城管应用,黄埔区城管部门可实现直接查看环卫车辆资源分布和作业情况,调用无人机、“单兵系统”和视频监控等资源实现对现场态势的感知,并通过语音扁平化调度车辆到指定地点作业。
垃圾桶配有“身份证”,投放转运全程跟踪
在黄埔区玉树新村小区的误时投放点,居民只需扫一扫脸,分类桶便会自动打开投放口,智能语音播报提醒。同时在街道环卫监控中心,一块屏幕可以实时查看各个投放点的情况。这些正是得益于黄埔区创新建设的一套垃圾分类智慧监管信息系统和垃圾分类投放点智能监控系统,让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全时、全域管理。
“为进一步提升源头分类效果,黄埔区已在全区大部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安装智能监控,追溯不规范投放生活垃圾的行为主体,并联动现场智能音箱,及时宣传垃圾分类相关法规、政策。”项彦生介绍。
据了解,目前黄埔区已制定覆盖全区1018个投放点、89个收集点的垃圾分类智能监控项目建设方案,力争今年内完成整个项目建设,通过智能摄像机、音箱、信息发布屏等设备,实现投放点视频监控、感知预警、可视对讲、设备智能联动等功能,力促居民习惯养成,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