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娟:小儿外科女汉子,一周要为超40个病患解决病痛

时间 : 2023-08-21 09:51:55 来源 : 南方都市报

临床医学生在本科阶段是并不分科的,轮科和研究生阶段才会细分专业,这才有了外科这一临床方向。现实中,女外科医生一直是一个“珍稀物种”般地存在。俨然一群“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女汉子,和男医生一样操作着各种“力拔山兮”的手术。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这所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里,外科女医师同样金贵。除去妇产、生殖、整形、眼科、五官等亚专科之外,全院外科体系医师共计185人,女医生只有19人,小儿外科主任王德娟就是这1/19。


(相关资料图)

干练、果断,说话风风火火,是她留给南都记者最直观的印象。现实中也一样,这位步幅飞快的小儿外科主任,在医院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三项,手术前给等待手术的孩子们找病床为患儿实施微创且快速康复的外科手术;然后就是在医院各个楼层、病区给术前、术后的孩子查房。作为医院儿科的亚专科,小儿外科只有四张病床,但在暑期择期手术、治疗这一高峰时段远不够用。

为了给更多有需求的孩子提供手术机会,王德娟一方面在小儿外科手术的微创化、精细化、术后快速康复化上做足了功课,将不少手术都衍进成了日间手术。一方面就是在住院服务中心实行床位统一调配病床下,请求医院各兄弟科室的支持。于是,她成了同行们眼中的战士般地存在,一周的手术量可以超过40台次。

在外科领域干了30年

进修、读研让她干起了小儿外科

王德娟是那种从最基层医疗机构内一线成长起来的医生。1993年临床医学毕业后,她回到了福建建瓯,在普外科做了一名“珍稀”的女外科医生。

一开始的方向是女性相对高发的甲状腺、乳腺外科医生,毕竟由女性医生来应对女性病患,设置上更为合理。

在大外科还未精细化分工的时代,每一个外科医生都是多面手。甲乳外科是主要工作没错,颅脑外科、神经外科、胸腹部外科、骨科手术等王德娟也要涉猎。当时除了泌尿外科这一女性外科医生的相对禁忌区域外,她几乎都干过。彼时的手术也是大开大合的手术方式,患者康复慢、术后并发症多成了整个外科领域都需解决的问题。

在基层历练了多年,王德娟申请前往更高层次的医院进修,彼时的中山一院小儿外科正处在最为鼎盛的阶段,小儿泌尿疾病的莫家骢教授;全国知名小儿泌尿专家,尤其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上造诣深厚的谢家伦教授;儿童胆道闭锁、巨结肠等小儿普外手术方面享有盛誉的李桂生教授;儿童实体瘤手术诊疗方面则有刘唐彬教授。

为期一年的进修让她获益匪浅,而随后在33岁这个年龄考上了莫家骢教授的研究生后,她又跟随各位教授一线历练实操更是让她进步很快。各位大咖也乐于向这位勤奋、好学、勇于实操、不怕苦累的女弟子传授心得体会。

彼时,中山三院急需一名小儿外科背景的医生从事小儿泌尿外科方面的工作,于是在中山一小儿外科天团轮训过的王德娟从小儿外科跨足泌尿外科,跟随高新教授接触泌外腔镜技术,由邱剑光主任带教,在熟练掌握泌尿外科专业技术的同时,尝试摸索着将泌尿外科领域的先进技术,嫁接应用到儿童身上。

自2005年起探索小儿疝、鞘膜积液、隐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重复肾等儿外常见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外科技术的飞速进步,对于一线临床医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外科临床进步到有人工智能机器人辅助手术时,在邱剑光主任的支持下,王德娟也紧紧跟随着时代的需求,学习操作全新的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并通过资格考试,成为能够操作该类手术的女医生。

让儿科手术更加快速地康复

她成为全院手术量最大的专家之一

源自于对掌握技术的自信,王德娟在来到中山六院小儿外科后就一直在科室内应用手术后快速康复技术。一方面能够在更短的周期内为小儿患者成功解决病痛,一方面也是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为更多的孩子提供手术治疗。

小儿外科常见病除小儿胃肠疾病之外,涉及较多的病种也集中在泌尿系统领域,DSD、隐睾、先天性肾积水(UPJO、巨输尿管、重复肾等)、腹股沟疝、尿道下裂、鞘膜积液、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卵黄囊瘤等等。这些手术全部腔镜化、微创化解决后,辅助以强大的麻醉团队、护理团队的支持,王德娟一个手术日能上十台。

“微创手术,特别是腔镜技术的应用,使手术变得更为精细,也更加安全。手术是一方面,麻醉、护理也是关键。”

尤其是在儿科手术的快速康复方面,麻醉技术的进步和麻醉师的熟稔程度很是突出。“长效麻醉药被短效麻醉药取代,这不仅意味着手术后小孩很快就能清醒过来,还会减少插管时间太久导致肺部感染的几率。”

术前,引入了卡通玩偶专程接送小朋友进出手术室。让“玩偶护送团”来减少孩子们的恐惧;术中,精细化操作的微创手术;术后,采取多模式镇痛和精细化护理管理。

患儿手术顺利,术后又不会有疼痛感,自然就减少了在医院内滞留的时间。除此之外,专业的细致沟通也是关键之一。“要理解他们(家长)的焦虑,注重细节的沟通,大部分家长是讲理的。”越来越多的病种,被王德娟和她的团队做成了日间手术。

快速康复的成熟运用,也给她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床位缺口庞大的问题。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她还要尽力争取向兄弟科室“借”病床。最多的那天,科室自有的4张病床被利用到了极致,加上借来的床位后,团队实际管理小病患16个。王德娟带着医护团队满医院查房成了常态,孩子可以住在借来的床位,但术前、术后的管理维护一点都不能含糊。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性,这是刚性的底线。

每周两个单元门诊+超40台手术

一切源自对小儿外科职业的热爱

作为小儿外科专家、泌尿外科跨专业的专家,王德娟每周实际要出两个单元的门诊,大约50-60个门诊号,花去了她一天的时间。此外,她的手术数量也非常多,类似暑期这样的高峰时段,每周可以超过40台。每天一点多睡觉,六点就起来,然后全身心投入临床一线一整天。

儿科的苦累自不必说,但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最终选择了这个领域也是让王德娟乐见的开心事。她所在的团队中,已经有了一位副主任医师、两个住院医生、一个进修医生和一个规培生。历年来带过的4个学生中,有一人在递交了20多份兄弟医院的offer后,最后还是选择留下来做一名小儿外科医生。

对于儿科的未来,这位深夜还在学习操作人工智能机器人辅助系统的专家会继续关注整个医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并将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小儿外科领域中来。

儿科诊疗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关怀和政策倾斜。“对儿科领域或者说是小儿外科的爱好是坚持下来的关键,对孩子有足够的爱心是做好一名儿科医生的关键。但不能仅仅要求儿科医生们用爱去发光,社会和家长多一点理解、支持,这也很重要。”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杨家琰 通讯员 戴希安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