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庭院”虽小,却蕴藏着无限可能。
近日,竹根滩镇美丽、朱湖等村利用房前屋后闲置空地所种植的豆角成熟,村民们纷纷将新鲜豆角采摘托运到村委会,由合作社统一收购。
“零散土地也是宝,农户增收小法宝。”朱湖村四组村民罗大姐接过销售款喜笑颜开。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竹根滩镇结合实际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农户借此盘活家庭院落等闲置资源,增加家庭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竹根滩镇人多地少,户均不足3亩地,传统豆、麦两季种植模式效益低、风险高。同时,各村集体资产资源匮乏,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仅有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过5万元。立足镇情,该镇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整合闲散资源,走出了一条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的高质高效发展道路。
依托“农业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新型模式,该镇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思路,引导农户利用闲置零散土地发展庭院经济,以散种统销、产销对接等方式拓展营销渠道。目前,康岭村14户脱贫户依托半夏产业,在15亩自留地发展半夏庭院经济,每亩年收入可实现12000元。美丽、朱湖等村采取“合作社向签约农户发种子,农户利用房前屋后土地进行种植,合作社全程跟踪技术指导并以签约保底价进行订单回收”的模式,吸引了320余户农户签订“庭院经济”合作协议,协议面积190余亩,每亩协议保底收益可达4000元。
“成本低、效益高的庭院种植模式,发挥了空闲庭院的最大价值,不仅能让农户学到一技之长,还能让农家小院变成脱贫户增收的聚宝盆,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该镇相关负责人说。
农家小庭院,能有大作为。竹根滩镇将继续依托“农业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集中统一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示范引领、技术培训,推动形成本地龙头联农带农机制,把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建设成为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做出小庭院大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