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心湖积雪 【原创作品】
我一直在努力的做一件事,如何在浩瀚的书海之中,找到一本专属于描绘自己的家乡文学作品。
(资料图)
一开始我认为这似乎是一件极容易的事。但我尝试后,我却忽然发现了一个让我灰心的事实。这座城市,除了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19世纪30年代来过这里,将所见所闻写成游记《帝王之都:热河》后,这个被他称之为中国的“枫丹白露”的地方,似乎是再没有人刻意的去书写它。甚至连稍稍像样一点的文学家、小说家、音乐家们,都懒得给它留下点什么值得回味的作品。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在文学领域,唯一可以提及的荣光,可能还是中国最高产的诗人乾隆皇帝。他在位60年,"创作出版”了御制诗5集,共434卷,收诗41800首,竟有六分之一是在承德的避暑山庄写就的,将近7000首!
但是很悲催,这个勤奋的诗人,论艺术价值,他的7000首赞美他的这座热河离宫景致的诗,也抵不上一首《扬州慢》。
我本人至少最爱的还是姜夔的《扬州慢》, 好一个“慢”字,甚合心意。只可惜了,承德比不得扬州那“十里栽花算种田”的古老悠远。更没有一个词牌的名字会叫“承德慢”。也许它的历史还不够长,近代又不够经济发达,它不过仅仅是一座四线小城市。所以它没有《扬州慢》的那种婉约,更没有《金粉世家》的那份浮华,没有《四世同堂》的深厚底蕴,甚至也没有一支歌来温柔的抒情它,因为它不够《成都》风情,没有《北京北京》苍凉,甚至没有宋东野《董小姐》里的那一只“兰州”更幽然。
那专属于承德的文化符号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其实,这种不良的情绪我一直持续了很久,终于有一天,我的朋友在闲聊时告诉我说,不妨读读余秋雨。
我听从的他的建议,我还是翻到了朋友提及的《山居笔记》中的那篇文章。那天,虽然没有“董小姐”伴读, 我还是点燃了一只“兰州”。
余秋雨先生的文风厚重是有了名的。虽然这些年我略有嫌弃,余秋雨在读者圈混得有点过气明星的味道。有些人甚至讨厌他那种理论式的说教。不过,我那天还是顺利的翻到了那篇《一个王朝的背影》。
我开始阅读起了那几页专属于我家乡的文字。余先生的散文里也透着苍凉,却给了我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余秋雨在《一个王朝的背影》里,不但写了他居于帝王之家的一些切身感受,也提到康熙在热河行宫的一些历史。作为一个承德人,我对承德的一些历史还是挺感兴趣的,包括那座园子和那些庙们。承德的庙太多了,大多数最有名气的,还是清一色的喇嘛庙。喇嘛本身对我来说,就带了些神秘的色彩。
余秋雨在《一个王朝的背影》里写道:
“每年秋天,由皇帝亲自率领王公大臣、各级官兵一万余人去进行大规模的"围猎",实际上是一种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这既可以使王公大臣们保持住勇猛、强悍的人生风范,又可顺便对北方边境起一个威慑作用。”
“软的一手是与北方边疆的各少数民族建立起一种常来常往的友好关系,他们的首领不必长途进京也有与清廷彼此交谊的机会和场所,而且还为他们准备下各自的宗教场所,这也就需要有热河行宫和它周围的寺庙群了。”
(摘自 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
那个下午,在兰州烟的香气里,我读完了这篇不太长的文章,余先生也为我推开了一扇窗,窗外,射进了秋天里第一缕金色的光。我的思绪回到了那个还不算太遥远的年代。我的目光,在夕阳之下,再一次审视了那一座座被太阳镀铬的喇嘛庙。
康雍乾盛世,爷孙两个皇帝的小心机啊,真“不是盖的”。但确实是盖的。
明明是军演,威慑,却弄得成了秋游围猎,举杯欢宴。
帝君们又体魄康健,十全武功,有的是精神头。
秋天来了,多么美好的季节啊,帝君的心中早已丰富的不堪重负,他听到了,密林的深处,又传来了野味们呼唤的叫声。
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走,众爱卿,咱们野游打猎喝酒烤羊去!
康熙帝60寿辰了,蒙古王公要来贺寿了。帝君龙颜大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咱们有钱就得显摆,先盖座庙!
好消息来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族首领噶尔丹煽动的武装叛乱被平定了,天下终于安宁了。
帝君龙颜大悦,咱们再盖座庙!
乾隆帝也六十寿辰了,蒙古和土尔扈特王公进贡朝贺来了。
普天同庆,万寿无疆, 盖庙!
乾隆帝七十寿辰了,连西藏班禅喇嘛也要到热河凑热闹来了。
民族团结,江山永固,盖庙!屋顶的瓦要鎏上金。
新疆达什达瓦部要迁居热河了。
四海八荒,民心所向,这次,要不......咱们还是盖庙吧!
在帝君的眼中,还有什么比庙堂宏伟尊重信仰更隆重的礼仪呢。
余先生的《一个王朝的背影》,写的色调沉重, 却看得我神采飞扬。
我终于摆脱了那种不良的情绪。
原来我家乡的秋天,画面唯美,色调金黄。在帝王的眼里,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啊。
你听,密林里,传来的,是一曲多么欢快的号角声。
他就要出发,去捕捉属于他的猎物了。他要把它们驱赶到他的猎场,尽管它们有的已经逃脱, 有的还未成熟。
秋天来了,
他要去木兰秋狝了。
朋友来了,
他要搞宗教聚会了。
他要大兴土木,建最辉煌的庙宇。
他要万民所向,引八方来贺。
就让大家来一场最后的狂欢吧。
那天我读过了余秋雨的书,我又想起了我的少年时代,想起了我尊敬的老师们,他们最初灌输给我的那些骄傲原来还在,它们在一点点慢慢的在我体内复苏,充盈。我再想一想当年这片土地的磅礴热烈,情绪里更多了一些穿越时空的神往。连木兰围场的篝火,蒙古包的烤肉味道也一起穿越过来。
木柴点燃了,映红了夜色。 火焰雄雄如炬,木柴噼啪作响,是金杯邀月,是人声鼎沸。是烤羊烹兔,是盛世繁华。
蒙古的贵客到了,不知帝君们的欢宴上,是不是也会煮那种肚包肉,蘸那种恩克家的韭菜花。
西藏的贵客到了,他们是不是为帝君带了酥油奶茶和糌粑。
新疆人民来热河定居啦。帝王们愿不愿意礼贤下士的换下口味,放弃锅中的手把羊肉,尝试一下撒过了孜然和辣椒面的红柳大串。
王朝昔日的辉煌不在了,但家乡的秋天是永恒的。
这些往昔的景象也不正是我们活在当下,困于都市的混凝土丛林中的人们所追求的诗和远方吗。
我在家乡的秋天里,终于治愈了我自己。
甚至连那座热河行宫和辉煌的寺庙群也不再遥远了,它们从冰冷的苍老的古迹变成了充满鲜活血液的生命,它们在我的感观里,有了温度,有了香气四溢的生活场景,甚至连渐凉的秋夜都被遥远的篝火再度温暖了起来。
我们追求简单的生活,但有时候,还是需要些文学,艺术,建筑,音乐,来构架出一个美好世界,也许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本身没有什么更多的意义,但是,它们至少可以让我们没有意义的生命过的更有意思一些。
壹点号心湖积雪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