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980年8月中旬,河南省浚县文化管理局收到浚县本地人马继彦上交铜币数枚,包括高70厘米,最大腹径45厘米古陶翁一座。经过考古专家的鉴定,这些铜币包含了69个种类,从公元前175年横跨至公元1178年。最晚一种铜币出现的时间是1185年,由此推断此次窑藏的时间点应该在1890年左右,从地理方面考究应该为金代珍品。此次铜币发掘最珍贵的应该就是北宋铜币的完整出现,填补了中国此前部分朝代钱币缺失的空白,对中华文化史有着莫大的深远意义。
为什么这批铜币会被藏起来呢?人们无法得知具体原因,不过根据史记可以推测这是古代金币流通的政策所致。
北宋时期常以方孔铜币为主,并且制造数目十分巨大。到了金代初年,执政朝廷因资源匮乏无法制造足够市场流通的铜币,所以依然沿用了北宋铜币。
直到后来,金人们收到北宋纸币的启发,也发明了部分纸币取名为交钞,同时规定交钞七年一换新,违期作废。公元1189年,货币流通的变革让铜币停止了制造,使用量大大锐减,人们大多数以交钞为主开启了全新的市场交易风貌。
而逐渐流失价值的铜币则被大多数古人埋于自家门槛或地下,一来能起到镇宅迎福的作用,二来指不定何时铜币又重振雄风再次占领市场,届时也能消费一笔。
据媒体报道,马继彦是浚县本地人,老家在新镇乡马河村,如今更名为马行村。作为村子内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马继彦自毕业以来便担任村子里的小学教师。这年夏天,马继彦想要在自家院子中打一口水井。马行村地属平原,土质疏松挖起来十分省力,马继彦满头大汗挖了半天,就已经足足有一两米深。用衣襟擦干滚落的汗珠,马继彦卯足了气力将钉耙用力一刨,却突然间听到了清脆的“当啷”声。马继彦有些恍惚,急忙趴下身子查看,却发现地深处显露出一个淡青色的瓷片。小心翼翼将瓷片表面的泥土逐渐清理,马继彦才发现这哪是瓷片,而是一个保存完好十分坚固的泥青色陶翁,更令人惊喜交加的是,陶翁内还鼓鼓当当的塞满了铜币!
由于这次文物意义价值重大,县文化局交由省文化部保管,而马继彦也得到了一些奖赏与赞扬,最为重要的是中华文物没有流失,而是得到了更为妥善的保管。
河南浚县位于豫北,隶属鹤壁市,以平原为主,内有卫河贯通南北,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良田耕种,也是古代兵家重地。浚县距今已经有六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其城内浚县古城墙尽显古文化浓郁风采、城外大伾山与浮丘山一览大自然壮阔风姿,是目前河南省唯一一座县级文化古城。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