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是连接政府和市场的桥梁,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一个重要载体。近年来,黔东南州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精神,着眼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倾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数字化转型、规范化运行,从提升平台、健全制度、规范标准、优化服务、加强监管等全方位入手,以“三力”推动“三化”全力构建公共资源交易新发展格局。
凝心聚力推进服务标准化,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
聚焦便利化“科技+服务+创新”,通过“远程服务”“标前服务”“延时服务”“错峰服务”等措施,打造“一流交易服务平台”,不断增强经营主体获得感满意度,奋力推动黔东南州建设成“门槛低于周边、服务高于周边”的营商环境新高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是全面落实交易服务“三减一降”。“减事项”,将14个服务资料梳理整合为4个;“减窗口”,将原来5个服务窗口缩减至1个;“减环节”,实现交易环节“一门进入”“一网通办”“一网尽览”;“降费用”,依托“全流程电子化”,先后取消交易服务费、场地费、招标文件费等,实现“零收费”“无纸化”,2022年为经营主体降费减负8000余万元。
二是创新开展“线上线下”多平台同拍。推行国有产权项目线上线下多平台同拍,打破地域、场地限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效。
三是创新推广“资格信用承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在全省推广实施限额以下政府采购活动资格信用承诺制,为中小微企业参与招投标活动减负。
精准发力推进监管智慧化,构建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
强化“监管为重”,充分发挥公管办和联席会议办公室作用,加快推进智慧监管和协同监管,加大数据归集、分析和应用,深化数据整合共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机制,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是交互过程业务与数据多重协同。让数据成为监管的核心要素和基本依据,涉及业务板块可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主体间的业务协作,涉及数据已实现实时交互共享协同。截至目前,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向纪委、发改、水务等9家单位开通监督系统账号,涉及的各行业监督部门可登录监督平台对其所属项目全流程进行线上监管。
二是手段运用全面智能化。通过对各类交易市场相关要素进行全过程自动智能数据传输,依托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实现非现场、穿透式监管。同时,探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智慧评审”,实现交易系统对招标文件要求和投标文件响应信息进行自动比对判断,完成评标全流程智能化。
三是交易档案“一键归档”。实现交易档案多面溯源,自动归档、存储、借阅、归还线上管理,提升档案管理能力和效率。截至目前,完成电子档案一键归档4479件。
持续用力推进交易市场化,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
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公共资源交易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依靠市场的客观力量,在完善的市场体系中合理有序自由流动,最终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交易市场化。
一是加强多方合作,拓宽交易渠道。积极探索闲置资产、优质资源异地推介,实现跨地区跨平台交易,扩大交易渠道。目前,黔东南州与全国11省区62家公共资源交易机构签署了《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战略协议》,正式建立跨区域交易联盟,构建公共资源交易朋友圈,进一步深化区域内建成信息深度共享、市场充分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
二是创新业务模式,增加交易范围。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探索实施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实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交易监管机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市场化交易,积极探索建立初始分配、有偿使用、市场交易、纠纷解决、配套服务等制度。进一步发挥产权市场“阳光便利、价值发现”的功能。目前,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联系发改、林业、环保等部门探索开展林权、水权交易工作,以雷山县望丰乡、大塘镇作为试点,探索开展“林业碳汇+金融”交易工作,后续将结合交易工作情况配合主管部门制定交易规则。
三是发挥平台优势,提供“定制服务”。坚持聚焦服务,精准对接交易主体需求,一宗一策,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特点灵活设置交易程序,不断拓展和延伸服务范围,实行“个性化定制”。坚持以“能快则快、能优则优、能简则简”原则,保障“桥头堡”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早进场、早交易,助推项目早开工、早落地。2022年以来,中心对佛黔协作共建·榕江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从江县2022年洛贯产业路项目等87宗项目提供了“加时服务”。(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夏太伟)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