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电影好电影不少,比如《唐人街探案3》,当然也有最差的电影了,比如《人潮汹涌》,当然,我指的是院线排片,毕竟电影本身的质量,需要时间的检验。
(资料图)
无论如何,这部有刘德华主演的电影,永远会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诸如蹭热度的媒体、找借口的粉丝、幸灾乐祸的黑子等等。这都不重要,厉害的是在众多凑热闹的平凡人中,涌现出了一批专业度极高的各类型人才,为今后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可谓居功至伟:
一、标题研究型人才
无可否认,不管是文章还是电影电视,标题是引起人们兴趣的关键,这也就难怪不少人费尽心思为成为标题党而努力。甚至人的名字,都被认为能影响人一生的命运。
那么电影《人潮汹涌》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有人认为片名暗藏一个“凶”字,所以不吉利,不适合春节档播放。有人表示不服:“如果改成‘波涛汹涌’,那效果就不一样了吧?” 结果分析人士认为还是不行,因为会显得“奶凶奶凶”。如此一说,《人潮汹涌》片名莫非真的欠斟酌?
二、海报设计大师
一些人大概平时也没有关注过《人潮汹涌》海报,突然发现一张早已发行的红色主题海报,恍然大悟的感慨:“这就对了嘛,估计是片方也意识问题出在海报的设计上,现在才推出这样适合春节档的喜庆海报,可惜已经晚了!”然后开始批判从前的海报如何不好,殊不知“从前”的海报才是刚推出的。试想,如果真全是大红大黄的海报,票房一旦不好,估计又得被批设计老套,不符合潮流了吧,做海报的真是太难了。
当然,相对于春节档这种简单烘托喜庆氛围的海报,《人潮汹涌》确实显得深邃哲理了些。
三、电影渠道运营师
有人建议刘德华应该拍网络电影,或者通过网络播放收费的方式盈利;
有人建议饶晓志应立即申请电影下线,然后另择档期或者将版权卖给视频平台;
当然,他们还不至于这么搞笑,一个把自己玩成圈一波钱后闪人的网红,一个把自己玩成出尔反尔的投机分子。不过情急之下的饶晓志还真的发文求排片,可见也是被逼得心急如焚。
四、身份莫测的“Q”型人物
《唐人街探案3》我并没有看,只是听说刘德华客串了最神秘的“Q”组织,给影迷们带来一份意外惊喜,没想到他的粉丝也是同样神秘。比如《人潮汹涌》评分明明不错,但偏偏有人这样委婉的说:作为华迷,我看了《人潮汹涌》,但是今年让我推荐两部电影的话,一是《唐人街探案3》,二是某某电影,总之是个不推荐看《人潮汹涌》的华迷。
这么“诚恳”的华迷,面对他的迷之行为,该信还是不信呢?
五、日理万机型人才
不可否认,春节这几天很多人真的会很忙,尤其是对于70、80后人来说,但有些说辞就有点伤人了:“真正的华迷都是家庭社会的顶梁柱,忙于家庭、事业和应酬,哪里有时间去电影院……”诸如此类说法,最大的伤害不是他去不去看电影,而是给人一种感觉:去看电影的刘德华粉丝,要么不是“真正”华迷,要么就是上了年纪还不顾家庭、没有事业的人!
试问这样的节奏带起来,谁还敢单纯去支持刘德华?意思就是刘德华,我是“迷”你的,你自己玩自己的可以,但是我真没时间理你,因为我有事业,我太忙。
真正的粉丝如果很忙,肯定多少是有些歉疚的,会说:前面的兄弟顶着,我们马上就来之类的话。就算是你真舍不得捧这个场,也不会这般大肆张扬,并且对其他支持者如此不屑吧?
记得有一位自称刘德华粉丝的人说:“我们华迷过年都在陪老婆孩子,不得不看他们想看的电影,哪里有时间去看什么《人潮汹涌》?这不是没办法的事嘛!”
我问:“刘德华在舞台上说要让你和你的孩子们都喜欢他时,你们热泪盈眶的答应,还称自己做到了,现在不是带上一家老小去电影院的大好机会吗?”
人家反问:“你问马云有时间去看没有?”
一时语塞,再聊下去,就会越发感觉喜欢刘德华完全是个错误,深深陷入了影响他人成为首富的自责中,所以只能放弃继续话题。
《人潮汹涌》的票房现状,对刘德华来说,不过百分之一不到的影响。但对于一些日夜盼望给刘德华抹黑的人,无疑是看到了一线曙光。而一些平日里见不到光的乌蝇,也感觉自己光明来到,站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出各种嗡嗡声,向老鹰发出“你该如何飞翔”的指令。
***
希望华迷朋友们关注支持!
一起为偶像加油!
欢迎点赞、转发!
(已签约官方维权·搬运必究)
X 关闭
X 关闭